潮新闻客户端:青春解码 文化传承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当红色记忆遇见非遗匠心,当青春力量碰撞产业实践,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正在诸暨市店口镇三江口村生动上演。近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匠精神2.0”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诸暨市店口镇三江口村开展调研。该团队依托多学科优势,通过系统整合当地红色文化、水灯节文化和五金产业三大特色资源,创新设计“三位一体”研学路线,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三江口村地处店口镇西部,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三江口烈士陵园记载着革命历史,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口水灯节”传承民俗文化,解放湖工业园区展现现代产业活力。
铸魂红色教育 烈士陵园里的思政课
实践团来到庄严肃穆的三江口烈士陵园和三江口村的抗日遗址,通过史料整理、档案查阅、老党员口述史采集等方式,系统梳理该村的红色记忆。在采访三江口村副书记田梦尧时,他说道,“这些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最灿烂的年华,要让下一辈记住先辈的牺牲,历史不可被遗忘,要建设更加富强的祖国”。
寻根非遗体验 水灯中的匠心
团队成员亲身参与水灯制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一盏盏精巧的水灯承载着纪念西施的古老传说,“我们正在尝试将水灯制作技艺开发成研学课程,”团队指导老师介绍,“通过‘非遗+文创’的模式,让传统手艺走进现代生活。”团队成员还系统整理了水灯节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为这一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奠定基础。
传承产业实践 小五金大世界
走进解放湖工业园区,机械轰鸣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进行曲。实践团深入五金制造车间,记录下工人们“死磕0.01毫米精度”的工匠精神。通过设计“安全观摩路线”,团队致力于搭建校企合作桥梁,让青年学子在产业一线感受“中国制造”的力量。
从烈士陵园的肃穆瞻仰,到水灯制作的传统体验,再到工厂车间的实践感悟,团队成员把三江口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此次研学构建 “铭记 — 传承 — 创新” 教育闭环,助力受众回溯历史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光芒,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春血脉,赋能时代发展。
项目负责人表示,团队将持续探索“红匠研学”标准化模式,为乡村振兴和青少年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当青春智慧遇见乡土情怀,当文化传承连接产业创新,乡村振兴的引擎必将迸发出更强劲的动力。下一步,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悟,书写新时代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新篇章。
潮新闻客户端: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168654
上一条:潮新闻客户端: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学生走进企业 探索匠心密码
下一条:潮新闻客户端:同题共答!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