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暨阳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蝉鸣织就盛夏序曲,青春激荡奋斗华章。学院2025年度47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深入乡村、基层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基层服务、共同富裕、“千万工程”“美丽浙江”“浙里青廉”等领域,以青春之力书写时代答卷。
七月以来,实践队员们的足迹遍布青砖黛瓦的乡土村落、烟火日常的社区街巷、机器轰鸣的企业车间,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中,将课堂习得的专业学识转化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接下来,就让我们循着他们的脚步,一同见证这些实践团队在基层大地上镌刻的青春风采。
党政办、宣传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匠精神2.0”暑期社会实践团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匠精神2.0”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诸暨市店口镇三江口村开展调研。该团队由大学生通讯社成员组成,依托多学科优势,通过系统整合当地红色文化、水灯节文化和五金产业三大特色资源,创新设计“三位一体”研学路线,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团队成员把三江口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助力受众回溯历史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光芒,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春血脉,赋能时代发展。
团委“星火共筑,核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
“星火共筑,核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子们,走进枫桥古镇,探访诸暨市草塔镇庄余霞村红色印记,以创新方式传承红色精神,将理论化作青春实践。7月初以来,该实践团深入诸暨城乡,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引领,结合本土红色资源,进校园、社区、乡村开展红色宣讲 20 余场,覆盖1000余人次。实践团成员们深扎红土解码基因,创新表达激活历史。从枫桥的红枫到庄余霞的村嫂,从社区的互动到指尖的创作,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未来的璀璨光芒,在暨阳大地上,谱写新时代青年的新篇章。
工程技术学院
“AI智能育珠”暑期社会实践团
“AI智能育珠”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珍珠产业一线,聚焦生态养殖与产品创新,以青春智慧助力珍珠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团队走进清湖珍珠养殖集团、当地养殖户家中,近距离观摩智能化养殖监测系统,实时跳动的水质、水温数据让学子们直观感受科技赋能珍珠品质与产量提升,见证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学子们参与采蚌劳作、体验开蚌乐趣,切身感受珍珠养殖的辛劳与收获;团队探访长乐村,通过老照片与老物件了解产业发展脉络。
“青春护航 平安‘浙’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青春护航 平安‘浙’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诸暨市交警大队铁骑中队,走进暨阳街道、枫桥镇、山下湖镇等地开展一线公安、义警、铁骑队员面对面访谈,城区晚高峰志愿服务、交通安全宣讲等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真实感受基层治理力量,以行动筑牢平安防线,彰显青年担当。
“童心向党 筑梦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
“童心向党 筑梦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地方社区及学校开展特色课堂教育活动。团队先后到诸暨市江东社区、永昌社区、山下湖镇中心小学等地,开展课程教授,通过讲授机械设备的“前世今生”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机械运作原理、机械手工品制作,与青少年互动交流,激发其对机械智能化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种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求真敬业 经世致用”的责任担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特色课堂教育活动目前累计服务青少年近300人次,获各界一致好评,并被学习强国、潮新闻等媒体多次报道。
园林学院
“赤心筑梦者”暑期社会实践团
“赤心筑梦者”实践团赴安徽金寨红军纪念堂、红军广场、渡江战役纪念馆及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深入开展红色研学实践。通过沉浸式参观革命场馆、瞻仰烈士纪念碑、聆听英烈事迹,团队成员深刻体悟“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和“军民同心、奋勇争先”的渡江精神。团队成员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严明纪律与奋斗作风,以饱满热情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砥砺青春担当,贡献新时代青年力量。
“石湾薪火,乡约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
“石湾薪火,乡约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衢州市龙游县团石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赴状元村景区、老年食堂等地进行细致调研,感知古村文化肌理与民生需求。实践团成员与本地民营企业家王敏就团石当代文化进行交流,开拓创新思路。基于前期调研,团队还初步完成衢江沿岸亲水平台设计、利用本土蔬果打造自然花境、特色村标设计等,将专业创意扎根乡土,为团石村的村容村貌提升与文化经济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苏韵绘境・生态焕彩”暑期社会实践团
“苏韵绘境・生态焕彩”实践团赴浙江开化县苏庄镇开展低碳规划调研。团队考察了“好运苏庄”入口景观现状与文化承载需求,记录派出所路口空间特征与村民功能诉求,分析唐头游客中心停车场景生态矛盾;基于全域调研,为古田村节点构思设计专项方案,以本土材料呈现非遗草龙与林海瀑布意象,构建“会呼吸”的低碳景观。团队通过田野调查整合多方需求,形成聚焦古田村的规划成果,为苏庄振兴提供针对性设计智慧。
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路零碳”暑期社会实践团
当设计课堂的粉笔灰遇上田间的泥土香,青春的创意便有了扎根的力量。为积极探寻生态价值转化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全力激发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活力,“艺路零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开化县苏庄镇,围绕四大节点的低碳“微设计”进行观察,挖掘在地生态智慧,将低碳理念嵌入乡村导视系统,为苏庄低碳小镇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珠韵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
“珠韵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中国珍珠之都”(诸暨市山下湖镇)深入了解了珍珠从养殖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并体验珍珠首饰设计的魅力。在专业设计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学习了如何挑选珍珠、搭配款式,并尝试动手设计属于自己的珍珠饰品。一颗颗温润的珍珠经过巧妙组合,化身为精致的项链、耳环,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融合。
“爱国教育·牵手共绘”暑期社会实践团
“爱国教育·牵手共绘”暑期社会实践(公益课堂)项目在诸暨市陶朱街道文种社区启动。该项目聚焦社区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启蒙,实践团成员利用暑假时间组织社区儿童以水彩、素描、油画等多种形式描绘红色故事,用画笔架起沟通的桥梁,用艺术点亮童心世界。
商学院
“岭北盐韵·农文旅融合”暑期社会实践团
“岭北盐韵·农文旅融合”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诸暨市岭北镇,探访金湾村、岭北山庄及周村。实践团成员了解历史文化,考察盐焗鸡产业对经济的带动及村委组织的文化、技能活动;探访盐焗鸡制作工坊,探讨产业融合;参观古建筑群,感受文化活动对文旅的推动。团队挖掘特色资源,为农文旅融合及乡村振兴献策。
“基层连线·绘就枫景”暑期社会实践团
“基层连线·绘就枫景”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诸暨市浣东街道多个社区开展活动。成员学习矛盾纠纷调解,参与党建讲座与图书整理,电话传递女性两癌筛查信息,排查商铺高温隐患并宣传防暑知识,陪伴儿童做手工、读绘本,为特殊群体打包送餐。实践团以多样服务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展现学子担当。
“金果子”暑期社会实践团
“金果子”实践团走进诸暨市赵家镇宣家山村,围绕香榧产业开展实践。团队为千年香榧古树制作含学名、地理位置等信息的“身份证”,助力古树保护与文化挖掘。随后实践团走访4家农家乐及度假村,通过问卷、访谈了解情况,提出短视频推广、开发文创等建议,同时,实践团成员还通过设计装饰、撰写文案搭建了线上平台,以“高校+乡村”模式推动“香榧+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铁纪铸魂,星火青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铁纪铸魂,星火青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走进诸暨蔡元培纪念馆、中共诸暨县一大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庄余霞陈列馆、渔江村清廉文化馆及枫桥司法所,围绕“党章纪律传承与发展”主题,开展实地学习,并从文化传承、红色教育、基层治理三个维度,探寻纪律建设的实践路径与精神内核,践行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我的未来我做主”暑期社会实践团
“我的未来我做主”暑期实践团队赴诸暨状元村开展调研。聚焦“探源三色状元村”目标,团队以跨学科视角整合状元文化等资源,创新“历史溯源—文化活化—治理洞察”路径。团队成员采访村民,听村支书讲治理经,参观文物悟文脉,还制作PPT梳理成果。成员们感悟到崇文尚学与互助共治精神,让千年基因成为振兴动力。
“八碗乡兴”暑期社会实践团
“八碗乡兴”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走访调研,与马剑八大碗非遗传承人、村支书、活动主办人、村民、游客及摊主等展开深度对话,通过开设特色文创小摊、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探索文化创意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将课堂所学与青春创意融入乡土集市,以充满马剑特色的文创产品为媒介,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收获了乡民与游客的热情反响。
生物环境学院
“星火筑梦·青春向党”暑期社会实践团
“星火筑梦·青春向党”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诸暨市中共一大红色基地,探索老照片里的烽火岁月、文献资料中的热血故事、实物展品承载的奋斗印记,让红色信仰在心底扎根、深刻学习,传递着新时代青年传承使命、勇担责任的决心。该社会实践为后续红色精神宣讲、校园实践积攒鲜活素材,更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强国使命的信念熔铸进青春底色,以实际行动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龙舞拾遗、非遗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
“龙舞拾遗、非遗传薪”暑期实践团聚焦诸暨板凳龙这一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理论学习、技艺研习与创新传播,以实践学习的方式助力板凳龙非遗活态传承。实践团邀请非遗专家讲解板凳龙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表演程式,挖掘板凳龙背后的民俗故事。记录老艺人口述板凳龙变迁史,整理“龙鳞扎制”“舞龙口诀”等核心技艺。学习花灯编织、彩绘装饰、选竹、劈篾、扎骨架、糊纸贴花等工序,亲身体验板凳龙花灯制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并在精雕细琢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惠民本草”暑期社会实践团
“惠民本草”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诸暨市社区、乡村、医院及文化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惠民服务系列活动。团队以“传承本草智慧,服务社会民生”为宗旨,通过知识宣讲、手工体验、田间实践、药房管理、红色文化融合、非遗探访及养生服务等多元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惠民,为弘扬国粹、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青春的脚步丈量江山热土,“经世致用”的精神浇灌振兴之花。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将持续架起沟通桥梁,以扎实行动践行文化自信,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基层汇聚涌流,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拟稿:党政办、宣传部 潘珂佳 审核:陈航峰)
下一条:沪浙养老新探索:“幸福食光机”解码“老伙伴”计划,构建城乡互助阶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