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教授参加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端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高水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有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始终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团队也一直围绕这一目标努力让思政课变得丰富多彩。2020年11月27-29日,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万泽民教授、彭金玉、雷梅珍副教授受邀参加了在沈阳东北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端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230余名学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专家学者、思政教师等230余名参加研讨研讨会。
会议组委会先后安排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占安等11位专家学者主题报告。我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万泽民作为独立学院唯一的代表作了题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成效》的交流发言。重点介绍了暨阳学院三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成效、新途径、新经验。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成效。一是完善了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全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二是构建了灵活运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多向联动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三是创新了立德树人的思政课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四是建立了完整科学实用的独立学院思政课程的考核体系。第二、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一是思政课堂延伸至社会直指实践第一线。二是稳步推进思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三是由传统的严格按章节讲课转变采用专题式教学方式。四是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路径。第三、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新经验。经验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行无缝对接。经验之二:提升和拓展学生“四能”素质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经验之三:由思政课小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大课堂,拓宽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渠道。万泽民教授短短20分钟的精彩报告,引起整个会场的强烈反响,获得参会者一致的好评。
参加这次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端论坛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我们收获满满。深刻认识到:一是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是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新,把思政课讲好,讲精、讲活,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人文学院 雷梅珍)
上一条:喜讯:我院教师主持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成功获批立项
下一条:诸暨市副市长董光辉一行到中国珍珠学院调研指导
【关闭】